找到相关内容863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与二谛的关系

    无碍。法华经云诸法实相,诸法者事也,实相者理也。不过华严法华,皆一乘圆教,均将二谛导归一实谛。一实谛者,事如理融也。   唯识论说遍依圆三性,即遍计执性,性,圆成实性。者,一切法 因缘而...,执实有我法二相,然相随缘现,如幻如化无有自性,故于遍计执说相无性。性,法由因缘而有,无有自性,中论云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故于说生无性。无自性,即此无自性名圆成实,故于圆成实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360407.html
  • 以唯识相宗与三论宗空有思想的阐释

    人们关注的问题。只要一翻开佛教的经论,无有不见“空”、“有”二字的,有关空有的问题,在佛教各宗各派内,真可说是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使学人感到茫然,迷惑不清。譬如说,相宗说,...,以及透过二取所显现的空性,都是有的。凡夫在二取上所的二执则是没有的,认识到二执的非有,,圆珠笔成实性的非空,就是中道义。  在显示中道实相《唯识三十论》,同样用三自样来说明,不过论中在举三自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768218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的对境,亦即一切色心诸法。故遍计所执性是指妄精迷执实无自体 之色心诸法为离心实有;若以真理而衡定,则一切诸法之现存相状为迷心所现,体性都无。  2 、性。为能遍计所执持的一切诸法无自身体性,是必须仗托众缘,即具备其他的 根据与条件才能生的,故称为性。按照唯识宗的主张,性有染分 ( 一 切有漏法 ) 与净分 ( 一切无漏法 ) 之区别。因有这种区别,性也是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
  • 觉囊派空思想浅论

    不变。  法空,是指我、有情命、众生、护养者(牲畜)、士夫等因遍计执诸法而空,一切的色,由于世俗蕴、界、处、缘起法、轮回于五道之中的诸有情众生从开始空,这就是法空义。事物本体空的道理不在于事物本体自身空,而是人们认识上的空,成为法空的根本。《宝积文殊菩萨藏经》说:“有遍于一切之空性。于此,谓无我、有情、命、士夫、补特伽罗。是故,空性所空性,从初不于遍计执、诸法上,彼等示空,故为...

    许得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2141675.html
  • 浅析唯识学——心识与中道义

    性虽唯识宗之大矩,实乃五乘法之通依。‘如’其略说之浅相,而未遣编计者,则人、天乘之罪因果教,亦世出五乘共法也。其依据遍计法我执,以破除遍计之人我执而弃舍依者,则是声闻之苦、集、灭国谛教。亦出世三佛法...圆成实而了故。此以《十二门论》《中论》《百论》为其代表所宗尚,则在一切法、智上都无所得。即此所谓的无得正观,亦即摩诃般若,而其教以能行趣证为最胜用。二者遍依托自性而施设言教者,有破有立,以...

    圆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649714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真实观

    法相学了。法相学是诠释五法三自性为内容的。所谓五法者,即名、相、分别、正智、真如。所谓三自性者,即遍计所执自性、自性、圆成实自性。 法相学顾名思义就是诸法实相学。在法相学看来,一切法的真...摄,正智与真如为性和圆成实性所摄。法相学具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论内涵,它在阐释转识成智的过程中,对是非两种不同的认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。转识成智是内明的目的,在转依过程中,有转舍和转得两个环节。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545129.html
  • 唯识三十颂及科判

    彼彼遍计 遍计种种物 此遍计所执 自性无所有自性 分别缘所生 圆成实於彼 常远离前性故此与 非异非不异 如无常等性 非不见此彼即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 次无...相、性、位三分科判:即一者明唯识相;二者明唯识性;三者明唯识位。这在三十首颂文中,由第一至第二十四颂是明唯识相,第二十五颂是明唯识性;第二十六至第三十是明唯识位。 一、明唯识相:即性之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1453338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遍计所执性,二是相,三是圆成实性。三性立足于性而展开,即妄识活动后所呈现的似能取的见分和似所取的相分是有的,为缘起的假有;在性生的妄执,即我执、法执的境相是没有的;而在相上不妄执,现量证得的空性——圆成实相又是有的。认识到三性中遍计所执性非有,性、圆成实性非无,同时了知依性与圆成实性的非一非异,便能获得唯识的中道实相观。  中道代表着诸法的真实,是建立在如实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佛学大要

    识缘名色,名色缘识’之义。  唯识宗立三自性:性,是因缘生性,即唯识现;遍计所执性,是于种种执着,即离心实有(外境);圆成实性,是于离遍计执所显空性,即唯识性(心性本净)。性...唯识宗依三性说,不许‘一切法都无自性’(空)为了义,立三无性以解说之。‘若于相及圆成实相中,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,及于此中都无所得,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’。遣除遍计所执相,是空义。遍计执空而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3764648.html
  • 韩镜清晚年思想初探

    翻译造成的。本文通过分析玄奘法师关于识变和见相分问题的翻译,证实了吕放先生的观点,即奘师译文非为忠实之直译,而是畅达之意译;非为信于原本,而是信于所学。在唯识古义中,’能分别是性,所分别是遍计所执性,而唯识新义在这二者之间,又方便增设了性的所分别——相分,玄奘法师依据这种理解进行翻译,为使唯识所依经论能够容纳新义的发挥, 自然会出现不完全符合经论原义的译法。唯识新义关于相分的方便说法,...

    吕新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861796.html